今年以來,由于天氣惡劣和俄烏沖突影響,全球農作物市場已經遭遇了沉重打擊。然而對于農業大國阿根廷來說,噩夢還遠沒有結束。
由于阿根廷今年出現30年一遇的干旱天氣,阿根廷原定于11月和12月收割的小麥已經大量枯萎。由于小麥收成銳減,阿根廷已經不得不限制小麥出貨,以確保本國的小麥粉供應。而展望未來,阿根廷最主要的經濟作物——大豆和玉米也將面臨嚴峻威脅。
在阿根廷的潘帕斯平原上,當前正是大豆和玉米的播種季節。然而,由于天氣干旱、土地干涸,農民們的播種工作遲遲無法推進——這意味著明年該國的大豆和玉米收成也可能面臨銳減風險。
干旱天氣使得大豆難以播種
阿根廷是全球豆粕、豆油的最大供應國,因此全球各地豆粕豆油貿易商都在密切關注阿根廷的天氣情況。
通常情況下,阿根廷大豆的種植季節就是從現在開始,預計到11月底前,四分之三的田間工作都應該完成。但由于目前天氣過于干旱,許多農場仍然遲遲無法播種。
盡管本周二晚上當地下了一場雨,但遠不足以結束這場三十年來最嚴重的的干旱。對于等待播種的農民們來說也仍然遠遠不夠。阿根廷農業應急部門的高級官員埃斯特拉達(Maria
de Estrada)表示:“這些雨幾乎改變不了什么?!?/span>
她表示,2008-09年度的干旱天氣對潘帕斯草原上的農民們來說是一場痛苦回憶,而本年度的干旱情況比當時更有過之而無不及。
雖然這場干旱的始作俑者——拉尼娜氣候現象預計將在南半球的夏季減弱,但未來兩個月的天氣情況仍不容樂觀——然而未來兩個月正是關鍵的播種時間窗口。
在拉潘帕省,農民魯曼(Julio Reumann)所管理的600公頃計劃播種大豆的土地中,只有一半的土地足夠潮濕,可以考慮把種子播種到地里。
玉米播種也面臨威脅
阿根廷是全球第三大玉米供應國,然而該國玉米的播種前景比大豆更加嚴峻:一方面,由于干旱天氣,玉米播種的進度也已經拖延至有史以來最慢;另一方面,玉米播種面積可能將被大豆取代。
如果干旱天氣持續 ,可能會有越來越多農民選擇放棄種植玉米,改種大豆,因為大豆所需的土地肥力更低,而且耐旱能力更好。
“如果雨水充足,我們將開始種植100公頃晚熟玉米和100公頃大豆;如果不行,我們就全種大豆,”阿根廷圣菲省的農民Ariel
Striglio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布宜諾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預測人士Martin
Lopez稱,目前阿根廷預估有1670萬公頃的大豆播種面積,而如果干旱持續,大豆播種面積可能還會增加至多30萬公頃。
該交易所最新報告的數據還顯示,截至到10月27日,阿根廷玉米播種率僅為21.8%,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為27.6%,而過去五年的平均播種率為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