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農集團董事長傅光明領取食品產業鏈安全建設“先進單位”獎
從最初的個體養雞戶,到如今全球排名第13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連續6年榮膺“中國食品安全十強企業”,在國內同行中率先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ISO14001國際環境體系和歐盟食品安全HACCP體系三大認證,成為肯德基的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麥當勞中國唯一雞肉供應商……33年時間,圣農集團用一連串漂亮的數字向消費者遞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2016年“3.15”期間,圣農集團董事長傅光明接受了人民網記者專訪。
記者:作為國內排名首位全球白羽肉雞企業,圣農集團力爭用8年時間,打造亞洲最大的千億肉雞產業集群。實力越強,承擔的責任也越大,圣農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做了哪些探索?
傅光明:食品即人品,做食品就是做良心。企業的社會責任,首要是保障廣大消費者健康的責任。圣農集團就是要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最可靠、最安全的食品。
在產業集群建設中,我們從源頭做起保障食品安全。堅持“自繁、自養、自宰”全進全出的的全產業鏈生產模式,所有飼料廠、祖代父母代種雞場、孵化廠、商品代肉雞場、宰殺廠均為集團自有,圣農全進全出的全產業鏈生產模式榮獲2015年度中國畜牧行業優秀創新模式,是全球獨一無二的肉雞安全生產產業鏈。我們還建立了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可追溯每一批雞從種蛋到孵化、從飼料到養殖、從宰殺到加工的整個生產過程。每宰殺一批雞(即一座雞場的雞),都要留下一只宰殺后的整雞樣本,在冷庫保存半年,一旦出現質量問題,通過檢測這只雞,馬上追溯原因,追究當事人責任。
此外,我們通過引進先進的工藝流程,不斷完善各種生產管理體系、產品品質監控體系和產品質量檢測、檢驗體系,生產過程嚴格遵循和把握HACCP食品安全四個關鍵控制點:活雞接收、宰后檢驗、預冷消毒、金屬探測。通過上述四個關鍵控制點的層層把關,確保雞肉安全。
記者:從去年開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拉開帷幕,這對企業發展提出了新要求。那么,圣農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給、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方面有何經驗?
傅光明:讓消費者放心的“標準”只是企業底線,圣農集團以民眾消費需求的升級來不斷促進企業轉型升級。
2015年下半年,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消費者更加青睞鮮品和便捷的購物體驗,我們及時依托品牌優勢實施由傳統營銷模式向直銷的轉型、由凍品向鮮品的轉型,高起點全面跨入終端市場,改變國內食品銷售企業競爭格局,通過特許加盟的方式在福建、江西、浙江建“鮮美味”連鎖專賣店。
憑借“一體化全產業鏈”的安全,“當晚殺、第二天上市”的新鮮,“家門口買、分割好”的便捷,重新定義了冰鮮雞產品的更高標準。在經營方面,我們和經銷商分享產業鏈利潤,讓消費者省去中間環節直接購買到質優價廉的食品,實現了企業、經銷商、消費者的多贏。
記者:在產業集群建設中,圣農堅持“自繁、自養、自宰”全進全出的全產業鏈生產模式,這涉及到環保問題。對此,您有何理解?圣農是否已經采取行動?
傅光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興則企業興。良好生態是圣農集團的“王牌”,生態環境也是圣農集團的核心競爭力。如果將圣農集團的崛起歸功于一開始就占據了得天獨厚的天時地利優勢的話,那么圣農集團的真正成功在于如何將這片生態天堂和風水寶地長久地維持好、保護好。因為環境是企業生存的襁褓、成長的搖籃、發展的支撐,企業既要最大限度地利用環境,實現快速發展,又要最大限度地保護環境,構筑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屏障。
近10年來,圣農集團接連經受住了“非典”“速成雞事件”和H5N1、H7N9禽流感的強力沖擊和嚴峻考驗,訂單不降反升。這其中,除了集團內部完善的疫病防控體系發揮重要作用外,更得益于光澤縣優越獨特的生態環境。我們對此也有著清醒的認識,長期以來,立足和著眼于全局和長遠利益,致力于企業、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產業集群建設與環保工程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通過有機肥廠、污水處理廠、廢棄物廠、雞糞發電廠等資源再利用的循環生產方式,從源頭上控制環境污染,為當地帶來“生態紅利”,打破了“越發展越污染”的怪圈。
如今,圣農集團每年產生的幾十萬噸雞糞,全部通過有機肥廠和雞糞發電廠,轉為有機肥和電能。各個肉雞宰殺加工廠產生的廢水,全部實現環保達標處理。圣農集團還大力推廣、使用天然氣(LNG)貨車,雞場照明采用LED燈,從細節入手保護環境。
目前,圣農集團成功打造出了一條“縱橫循環經濟產業鏈”,即以種雞養殖、種蛋孵化、飼料加工、肉雞飼養、肉雞加工、深加工、快餐連鎖的縱向主業鏈,以雞糞生產生物有機肥、生物質(雞糞)發電和以雞的廢棄物(雞毛、雞腸、雞骨架、雞血)開發利用、包裝材料、液化氣(天燃氣)、蔬菜種植、儲運物流等橫向配套產業鏈,實現了肉雞產業資源的綜合、高效利用,獲得了明顯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選自:人民網福建頻道315特別策劃報道《閩企助力“新消費”》之三
原標題:圣農董事長傅光明:食品即人品,做食品就是做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