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傅光明辭職下海,帶著兩個兄弟和2萬元貸款,在光澤縣十里鋪創建個體養雞場,并注冊成立了福建省第一家民營企業。到2017年,圣農已發展成為擁有500多個生產基地、3.1萬名員工、年飼養白羽雞5億羽的食品王國,成為福建省肉雞飼養加工行業唯一一家上市公司?,F在,“圣農”已經做到同行業中中國最大、世界第三,支撐傅光明實現這一目標的亦是他常說的堅持,“做什么事都要堅持,一輩子就干一件事!”
采訪中,傅光明也提出的圣農“后五年計劃”:實現工廠農業養殖4.0、養殖數量由五億發展到十億、走出行業最后一公里、與上海等國際大都市形成產業互補,四個步驟,層層遞進,密不可分。
為實現這個“五年計劃”,圣農首先在大數據和云計算上深入開發,未來要把旗下500多家企業建立大數據庫,打造移動手機端大數據管理平臺,工廠生產全部機械化,把要用幾百個人去做事簡化到只要幾臺機器,用體系化管理加上智能化管理,達到食品安全系統化;以“鮮美味”終端店把過去的肉雞批發改變到由企業直接零售,解決行業的最后一公里;與上海金山區展開合作,把圣農的肉雞、南平的生鮮土特產打包售往上海市場。
“我經常對別人說,人是為了希望而活著的。過去在部隊的時候,我的目標是當將軍,但因為各種原因,我回來養雞了。所以,現在的希望很簡單,就是把圣農做成同行業中最大最強的那一家?!备倒饷髡f。
就像傅光明對創業的建議“有目標還要有計劃”一樣,圣農的發展,從來都是一步步按計劃實施,最終達到了如此成就。
對話
傅光明近期及未來的關鍵詞:
希望、堅持、傳承、精準扶貧
第一次采訪傅光明,聊的最多的是他的企業;幾天前再次采訪他,他談的更多的是對年輕一代創業者建議,對老一輩企業傳承問題的思考,對貧困人群的關注……
創業建議:堅持+充分準備
記者:當下,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下,許多年輕人也開始創業或者正準備開始創業。您是成功企業家,能否為他們提供一些創業建議?
傅光明:我認為,創業者首先要具備的特質是堅持,就如我之前說過的,堅持一輩子只干好一件事,只要想好了,堅持去做,成功的幾率很高。
另外,創業前還應該做幾件事情:第一,必須要進行全局考察,要以放眼全球的格局來考察,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后,更要求創業者要有洞察全球的行業動態、商業資訊;第二,要了解中國的政策;第三,創業者要對自己的資金也做一次考察,有多少錢,項目能不能融到資,都要考慮;第四,要考察你的資源,做這個有什么資源,為什么在這里做?值得深入思考;第五,要了解市場的需求,市場的需求是穩定的需求還是暫時的需求,還是發展性的需求,都要搞清楚。
傳承思考:希望+好好學習
記者:漸漸地,老一輩的閩商開始面臨企業傳承問題。老一輩閩商有堅韌不拔的創業精神和不畏艱難的進取心態,年輕一代有其新銳的觀念,二者如何融合統一,達到順利傳承的目的,你的觀點是什么?
傅光明:我記得麥當勞考察供應商的標準中,有一條比較有意思,要考核供應商企業的接班人是否優秀。這一點從側面反映出,一個企業能否長久發展,接班人很重要。
現在,老一輩很多閩商都在六十歲上下,接近要接班的時候,接的好企業就生存下來,接的不好企業就困難。我認為,第一,一定要給即將接班的年輕一代希望,讓他們做喜歡、興趣的事情,讓他們有希望。第二,一定要叫他們好好學習,我經常講的,不是文化高低的問題,而是中國傳統教育要做好,要培養他們有對國家的責任、社會的責任、員工的責任、產品質量的責任。
培養子女:放手+潛移默化
記者:您對企業傳承這塊思考很深入,能否具體聊聊您是怎么培養您的下一代?
傅光明:對于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可能比其他的閩商的教育觀念落后一點,但是很有效,現在我可以自豪地說,我女兒傅芬芳很優秀。
我比較傳統,我對我女兒有兩個不允許——可以出國學習,不允許在國外定居;不允許報考其他大學,只能報考農大。我先從習慣上潛移默化地改變她,讓她也能像我一樣堅持農業。
她大學畢業后,我就跟她說,你要想接我的班管好圣農,你必須要有威信,那你必須要做出成績來。在她把圣農假日酒店做好之后,我就把熟食品這個企業交給她了,對她說,什么我都不管都由你來做。當時我覺得,這個企業她要是能做好,就有能力、有威信接我的班。